新工種認定促行業升級,燒烤職業“轉正”還有哪些新變化?
炎炎夏日,充滿煙火氣的燒烤生意點燃城市夜經濟。當肉串在炭火上翻滾,升騰的不僅是誘人香氣,更是一份職業的全新蛻變。不久前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增設“燒烤料理師”新工種,曾經的“烤串兒師傅們”迎來了職業身份的專業化升級。一起走進燒烤名城吉林長春,感受新職業背后的匠心與煙火氣。
從平凡營生到遠近聞名的
“夜間食堂”
燒烤店經營者 郭彪:以前別人問我是干什么的,當時底氣不怎么足,就說是個烤串的。現在不一樣了,現在別人問我,我就會說自己是燒烤料理師。有了自己的職業稱呼,被人認可的感覺非常好。
燒烤店經營者 郭彪:這個烤肉串看著挺簡單,其實里面有很多門道。我們選肉會選羊排肉,因為羊排肉香,穿的串也比一般的串店大,大塊肉一入口,一咬就冒油。火候也很重要,烤得兩面金黃就開始撒鹽了。
燒烤店經營者 郭彪:我也開始做自媒體,借著網絡傳播熱度,生意就越來越火,從小本經營到現在有了一個正規的店面。現在的食客不僅有來自長春的,還有全國各地來打卡的。
燒烤店經營者 郭彪:我這里現在正好是一萬平方米,外面有六七千平方米,能放上千張桌子。
顧客:感覺他家手法特別講究,火候剛好,不柴不膩。
燒烤職業“轉正”
推動行業走向規范化
燒烤生意火爆,不但撐起了各地的餐飲市場版圖,也孕育出眾多手藝精湛的燒烤從業者。但他們卻長期面臨著“身份尷尬”——沒有專屬職業認證、技能水平缺乏統一標準、職業發展路徑模糊……如今,“燒烤料理師”正式成為“中式烹調師”下的新工種,這份職業認證為從業者帶來了哪些改變?消費者又如何看待?
燒烤從業者 張巖飛:之前我們在烤制串品的時候是以店面為標準,以區域性為標準,并沒有一個行業的恒定標準。對于這樣的政策出臺,我感覺是對我們行業的認可,對這個行業有很大的驅動性。
燒烤從業者 夏彥明:自己會去精進手藝,也會去學習,烤出更美味的串,對得起這個名稱。
長春市市民 王旭東:更加正規化了,老百姓吃得也更放心。
長春市市民 袁勝利:都說東北燒烤好,但不知道什么叫東北燒烤好。如果有國家出具的職業認證的話,在招待一些客人的時候,我說這個是正兒八經的燒烤師烤的,其實對于文化的傳承和滲透,包括旅游也會有所推動。
新工種認定促行業升級
燒烤市場迎新機
如今,“燒烤料理師”新工種的正式認定,為這片火熱的市場注入了全新動能,燒烤從業者的職業門檻與核心競爭力正在重塑。
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 夏金龍:現在的消費者不僅在乎烤串的口感,還關注食材的新鮮度、調料的獨特配方,甚至烤制過程中的“儀式感”。這意味著燒烤師不能再僅憑“一把刷子”的經驗主義,而是需要懂食材搭配、控制火候技巧,甚至能結合地域風味的創新,各地差異化的燒烤技能將成為從業者的核心競爭力。
去年,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會成立了火鍋與燒烤產業委員會,不僅為散亂發展的燒烤企業搭建了組織化平臺,也打破了“燒烤非正餐”的固有認知,讓這一深受大眾喜愛的餐飲形式獲得應有的行業地位,開啟從市井風味到品質餐飲的全新篇章。
專家表示,將燒烤料理師納入新職業,絕非簡單的“持證上崗”,而是行業升級的關鍵一步,想要從事這行的人員將有學習渠道和準入途徑。隨著各項標準落地,也將敦促燒烤業健康發展,提升行業信任度。
(央視新聞)
央視新聞